+关注
扫码和TA交流

匠心非遗|潮汕古建筑

有米计划

2025-11-12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这项始于唐宋的营造绝艺,以"五行山墙、金漆木雕"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流派。2021年,这项充满海洋智慧的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建筑营造遵循"天时地气"的古训,创造出"下山虎"、"四点金"等独特形制。最具特色的是"五行山墙"技艺——匠人根据堪舆学说,将屋脊塑造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既寄托着祈福禳灾的愿望,又具备抗风防火的实用功能。这种"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使建筑成为连接天地人的媒介。

从"镂通三层"的金漆木雕,到"碎瓷成画"的嵌瓷工艺,潮汕建筑将装饰艺术推向极致。匠人用贝灰塑出栩栩如生的灰塑,以彩绘描绘民间故事,让每座建筑都成为可居可游的艺术殿堂。这些精美装饰不仅展现着潮汕人的审美追求,更记录着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传统营造技艺面临传承危机。但希望之砖已经砌就:新一代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结合,让古厝元素焕发新生;建立大师工作室,系统传承营造技艺;通过侨乡文化交流,让五行山墙成为联结海外游子的乡愁符号。

在潮汕的古村落里,那些精美的厝角头仿佛还在诉说着"红头船"下南洋的往事。保护这项技艺,不仅是对一种建筑方式的传承,更是对潮汕人"爱拼敢赢"精神的家园守护。当夕阳映照在五行山墙上,我们看到的是千年海洋文明在建筑上的永恒凝固。文内图片来源@施某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