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
酿酱油
- 1张
春运是中国人回家过年执念具象化
拍摄于2025年1月25日春节放假前最后一晚凌晨23点30分至凌晨一点的上海虹桥火车站。 尽管已经凌晨一点多,虹桥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依然人山人海,进站口排起了长龙;尽管许多旅客已经累的倒头就睡,但他们依然在等候归途的列车。 每一个归家的游子都辛苦了 祝大家归途顺利,过个好年
- 1张
夜游鱼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拍摄于2024年2月安徽省徽州古城附近的瞻淇村,人群举着鱼灯在小巷中穿梭格外热闹,我挤入人群捕捉到了这一幕(特此说明,相机时间出了问题,有raw为证)
- 1张
万般业障缠身
拍摄于曼谷湿婆神神庙。 在曼谷游玩路过一条路口时无意发现远处有一尊佛像被密密麻麻的电线笼罩,乌云密布,像极了佛教用语:万般业障缠身。 正处于震撼之时我却在这一场景下看到了一副治愈的画面:一位大叔骑着电瓶车笑脸满怀地载着吐出舌头憨态可掬作出微笑表情的可爱小狗穿梭在街道中,果断记录下这一刻,这就像世间苦中作乐的普罗大众。
- 1张
盗梦空间
拍摄于繁忙的加州旧金山加利福尼亚街区,高度倾斜的坡道宛如来到了电影盗梦空间中的画面
- 1张
古寺春韵,玉兰僧影
有一位身着黄色僧袍、头戴斗笠的僧人,他正立于古寺的石栏旁,仿佛在沉思或祈祷,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寺庙建筑,黄色的墙体与黑色的瓦片相得益彰,尽显古朴庄重之美。而那盛开的玉兰花,如洁白的云朵般点缀在枝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春意,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 1张
红与蓝,父与子
路过时注意到红色的墙壁与建筑的灯光将楼体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冷暖对比色调,布置好三脚架,碰巧遇见一对父子骑车路过,一前一后恰好位于不同色块中,父亲位于红色色块中,儿子位于色块中,像极了中式父子关系,于是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巧合的一刻。 在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中,中式父子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红色可以代表表面严厉实则关爱儿子的父亲,蓝色可以代表“害怕”父亲实则崇拜父亲的儿子,不同于母爱的润物细无声,父亲为了孩子更好的独立撒手不管放任孩子独自骑行,然而父亲一直跟随在儿子身后作为兜底,呵护儿子的成长。
- 1张
攀登者
在外滩散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户外攀岩装置。装置正好位于陆家嘴三件套建筑群的前方,那些密密麻麻的攀岩绳和支撑板,就像是工地常见的建筑外立面的施工支架和施工绳。这一幕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张老照片,那是一张二十多年前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东方明珠被密密麻麻的施工支架所包围,仿佛从平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壮观。于是我驻足等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候,我终于等到了一位攀登者。他头戴安全帽,仰头向上,仿佛在挑战着天空。我迅速拿出手机,打开了人文街拍模式,记录下了这一瞬间。这一幕让我感觉自己回到了东方明珠初建时的场景,那个从一片平地拔地而起的壮观时刻。攀登者头戴安全帽的身影,仰头向上的姿态,像极了那些辛勤劳动的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筑起了这座城市的辉煌。
- 1张
魔都薯塔
这座奇特的建筑由意大利设计师乔瓦尼·普拉泽设计。整体由耐候钢构成,以螺旋的姿态嵌入主楼,好似一个大大的薯塔 这座15层楼高的螺旋坡道不只是个噱头般的艺术装置,而是切切实实与大楼本身共生的一部分。每一层都与大楼连接,在里面办公的人们工作累了,可以随时出来放松。
- 1张
万般业障缠身
拍摄于曼谷湿婆神神庙。 在曼谷游玩路过一条路口时无意发现远处有一尊佛像被密密麻麻的电线笼罩,乌云密布,像极了佛教用语:万般业障缠身。 正处于震撼之时我却在这一场景下看到了一副治愈的画面:一位大叔骑着电瓶车笑脸满怀地载着吐出舌头憨态可掬作出微笑表情的可爱小狗穿梭在街道中,果断记录下这一刻,这就像世间疾苦中作乐的普罗大众。
- 2张
冲向火堆的kecak舞勇者
极暗环境下第一次拍摄人文,并不熟悉舞蹈环节,又因为空间限制,所以格外的手忙脚乱。Kecak舞是巴厘岛的特色舞蹈,起源于祭祀的一部分,舞者以肢体语言讲述古老的传说,赞美神力的伟大。表演时由一群青年人环绕着一个火炬而坐,一边摇晃着身驱,一边发出宗教式的呼声。似乎也将观众逐渐带入远古的传说之中。舞者面对熊熊大火时,尽管因为恐惧紧逼双眼,但还是为了信仰义无反顾得冲向火堆
- 2张
天舟六号证件照
第一次拍火箭,火箭发射过快属实手忙脚乱。灵感起源于,时间痕迹视觉化的艺术加工。中国古代有韩熙载夜宴图将一个事件不同时间点浓缩于一个画面的做法,杜尚则是将一个动作的连续动作幻灯片一样一起展现。照片往往只能捕捉事件一瞬间,记录短暂的一刻,这总会让人意犹末尽。于是,我想尝试将一个个瞬问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用照片记录火箭发射的每一个瞬间,用证件照的方式完整呈现天舟六号发射的全过程。(exif数据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直显示18年,但是天舟六号是今年发射的,raw都在,可以证明)
- 2张
早安金陵
在天台守候彻夜的我们并未等到一个好天气,浓厚的江雾笼罩了阅江楼,于是我将计就计修出古今结合的剪影
- 2张
几何之美
开车路过无意发现一座结构很奇特的桥,果断掉头返回拍摄 红色的桥面与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色,有一种额外的韵味
- 2张
中国速度
灵感来源于乘坐高铁时窗户两旁景象如时空穿梭般飞瞬即逝 拍摄参数参考: 1、无人机建议开三脚架模式,无人机不晃动时,风小的时候按快门 2、快门:4siso:100(确保画质)光圈+2.8(此为无人机自身固定光圈,如果光圈可以调节建议4.5-5.6,据说无人机镜头这个区间画质最好) 修图思路: 为了画面的整洁,我选择全部去色再上色,高铁的速度很快,让人联想到银影侠,于是我选择冷色调 修图步骤: 1、先将原图进行基本调整,确保暗部细节保留,并使用“topaz denoise”对图片降噪,得到p2 2、对整体画面拉低色温,并降低其他颜色的饱和,这样可以得到色调相对统一的列车画面,不会影响白平衡 3、这时就到了 关键的一步了,复制图层,对上层因层进行“滤镜”一“模糊”一“动感模糊”,建议数值选择大一些,这样画面才会更加丝滑,参考p4 4、建立蒙版,扣除正中间的动车,最后合并图层,对整体画面色调进行调整(这里是个细致活,需要一些耐心) 5、使用 camera raw 工具中的“曲线”拉个“s”曲线增加对比度,增加暗部细节,就可以得到 p1
- 1张
天空之门
拍摄于巴厘岛连普杨寺
- 1张
江南第一板龙
南京高淳洪蓝镇板龙
- 1张
江南第一板龙
- 1张
“江南第一板龙”
拍摄于南京市高淳洪蓝镇
- 13张
火焰上舞蹈的kecak舞者
kecak Dance是巴厘岛印度教神庙一种祭祀的舞蹈,故事取自《罗摩衍那》,传说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整场演出没有乐器伴奏,只有出演男子发出的很有节奏的“恰恰恰恰”声音,配合舞者用灵活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舞者以肢体语言讲述古老的传说,赞美神力的伟大。表演时由一群青年人环绕着一个火炬而坐,一边摇晃着身驱, 一边发出宗教式的呼声。 舞者面对熊熊大火时,尽管因为恐惧紧逼双眼,但还是为了信仰义无反顾得冲向火堆。虽然因为语言不通,我们看的云里雾里,但是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与最后结尾时舞者冲向熊熊大火,踢飞点燃的火堆火星四溅的壮观场景,让整场舞蹈显得格外魔幻。
- 1张
冲向火堆的Kecak舞者
Kecak舞是巴厘岛的特色舞蹈,起源于祭祀的一部分,舞者以肢体语言讲述古老的传说,赞美神力的伟大。表演时由一群青年人环绕着一个火炬而坐,一边摇晃着身驱, 一边发出宗教式的呼声。 似乎也将观众逐渐带入远古的传说之中。舞者面对熊熊大火时,尽管因为恐惧紧逼双眼,但还是为了信仰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堆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