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安济桥,静卧在滏阳河的水面上,像一页翻旧的史书,铺展开来。七孔石拱如虹连云,朴实而有力,不以恢宏取胜,却以质朴动人,承载着衡水两百余年的风霜与荣光。 初遇安济桥,是一个暮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桥面,斑驳的石板仿佛在讲述旧日繁华。桥长116米,宽7.5米,七孔拱桥匀称排列,拱与拱之间,仿佛是时间留下的空白页。站在桥中央,微风从河面拂来,闭上眼,仿佛能听到百年前船橹声声、商贾喧嚣。 栏杆之上,曾有五十八根雕石狮望柱,如今多已残损,却依旧肃然伫立,似在默默守护这座古桥的尊严。栏板上的卷云纹,仍可看出匠人当年的细腻心思。它们没有被时间完全掩埋,反而在风雨洗礼中愈发温柔,仿佛在说:真正的美,从来不靠新,而靠沉淀。 桥的两端,是岁月留下的回音。东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西头则立着一块无字碑,仿佛在等待后人将新的故事写上去。而在更久远的过去,这里还是连接山西、山东与京津的重要水陆枢纽,“问津街”因而得名——桥不仅通人行马走,也曾承载万千归心的航船。 走在安济桥上,是一次与时间的对话。它不语,却让人沉默;它不动,却让心缓缓流动。这样的桥,是一条缄默的诗,一页无声的画,更是一种文化深处的柔光。
#纪实# #风光# #航拍# #古建筑# #哈苏# #DJI# #河北# #地标建筑# #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