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点评】人文纪实类照片的灵魂和精髓何处寻
拒绝玻璃心❤️各位老师请点评。
趁着周末学校没课,我借着朋友的xt4和1024前往了重庆交通茶馆。一进入茶馆,我就被这醇厚的人文气息吸引。

摄于交通茶馆 iso2000 快门1/8 光圈f8 10mm 此刻脑子里对后期的处理方法已经有了一种类油画的风格。再加上超广角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着重来体现出茶客们的神色和茶馆内的大环境。 当时我看到后面的画挺有意思,结合前面六位老人打牌,用广角拍了一张,右边露出一点点远处的打牌的人,免得拍出来太挤。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5 19mm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5 11mm 当时我看见后面这幅画挺有趣,多拍了一点他们这一桌子人的照片。

摄于交通茶馆 iso4000 快门1/250 光圈f4.5 10mm 遇到房梁上挂了鸟笼,前景来拍。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 10mm 看到了下楼梯的地方安了个茶碗,前景试了一下。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5.6 18mm 以上是我那天拍摄的照片的一部分。 怎么拍有故事感? 怎么拍有味道? 想抓住一个场景的人文特点和拍摄以及后期手法,对我现在来说是一件值得思考并多次复盘的事情。想请教一下老师们,对这组照片的点评意见以及后期改进方法。[玫瑰][玫瑰]@米拍编少 @米拍摄影学院 @米拍社长 @米拍

摄于交通茶馆 iso2000 快门1/8 光圈f8 10mm 此刻脑子里对后期的处理方法已经有了一种类油画的风格。再加上超广角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着重来体现出茶客们的神色和茶馆内的大环境。 当时我看到后面的画挺有意思,结合前面六位老人打牌,用广角拍了一张,右边露出一点点远处的打牌的人,免得拍出来太挤。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5 19mm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5 11mm 当时我看见后面这幅画挺有趣,多拍了一点他们这一桌子人的照片。

摄于交通茶馆 iso4000 快门1/250 光圈f4.5 10mm 遇到房梁上挂了鸟笼,前景来拍。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4 10mm 看到了下楼梯的地方安了个茶碗,前景试了一下。

摄于交通茶馆 iso1600 快门1/30 光圈f5.6 18mm 以上是我那天拍摄的照片的一部分。 怎么拍有故事感? 怎么拍有味道? 想抓住一个场景的人文特点和拍摄以及后期手法,对我现在来说是一件值得思考并多次复盘的事情。想请教一下老师们,对这组照片的点评意见以及后期改进方法。[玫瑰][玫瑰]@米拍编少 @米拍摄影学院 @米拍社长 @米拍

得爱数码照相器材有限公司是一支有激情的年轻的团队组成,有着近30年影楼丶,工作室后期产品制作经验,拥有生产工厂以及设计、销售、售后一体的团队,致力于开发相框相册,把每一款产品都当成艺术品、追求品质,与国内多家知名影楼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从接单到制作周期完整,对产品有成熟有效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专业专注!值得信赖!如有打扰,敬请谅解,薇18858194710
回帖时间:2个月前

你的问题,怎么拍才有故事感?怎么拍才有味道?你的画面里有故事吗?有又没有,为啥这样说,大家在茶馆里面喝茶,大家在打牌。传递出了一种川渝地区才有的特有的茶馆文化。你拍出来了,我也看明白了。那么出彩吗?不出彩。从你画面上来说,你有意识的在寻找前景营造空间感。这些都说明你并不是新手。但是调子并没有拉开,反而被弄的有点脏。那么再说回来,人文纪实并不是匆匆而过,而是你要切切实实的感受,你和他们都是陌生人,你并没有和他们产生任何链接,你更像一个隐匿的窥视者。
回帖时间:8个月前

上面老师都说得很好了。
其实构图属于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同时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还有就是调色太脏了,很大程度影响了图片的观感,建议重新后期
回帖时间:11个月前
1条评论

上面各位老师说的都很好,在这里我说点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觉得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艺术,而是“洞察力”,当然这个词源于新闻学,即能发现引发“共情”的东西,然后用“独家视角”去记录它,然后进行“深扎”。
放到你所拍摄的茶馆题材,可以先问问自己我是为了什么要拍呢?记录新农村的发展?记录小市民的喜怒哀乐?还是记录即将消逝的非遗等等。而不是说仅仅我为了拍照去拍照。这个题材有很多人拍过,难免显得千篇一律,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独家视角”去赋予它新的活力?就好比新闻社评中的“独家评论”、“独家观点”,那这样你的照片才具有吸引力。然后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你近段时间或者更长远的一个拍摄专题,进行"深扎"。比如早中晚,春夏秋冬等以时间为主线,或者男女老少等以不同人群为主线,进行长期记录,这样你的作品内容就不会单一。当我们拍摄了足够的素材后进行发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何组照,如何用过照片讲故事,大中小近特写时间线等等,这样大众看了才不会乏味。
最后,李舸老师的一句话:一张照片如果打动不了自己,那又如何去打动别人?
鄙见,共勉!加油!
回帖时间:11个月前
4条评论

既然要拍这类题材我觉得还是要作为一个主题的去思考,不能只拍到表象,应该深入提取其内涵,然后再思考如何符号化和视觉上的表达。拿茶馆举例,要是我,会把它想象成另一个社会,其文化有什么特点与茶馆外又有什么区别以及有什么联系等等。
回帖时间:11个月前
2条评论

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为拍而拍,就是提着一口气专程去拍。很用心,也很想拍好,但过于用力不放松,画面显得非常雷同。
这类型的题材非常不好拍,因为拍的人多,场景也非常单一,作为人文题材的记录很难出彩。要出彩往往得靠些运气:比如。极端的天气,奇妙的光线,突发的事件。。
回帖时间:11个月前
1条评论

老师的构图都中规中矩,其实我觉得拍纪实不一定非要按照正常视角来拍,比方说可以尝试破水平歪着拍,放地上低角度,而且你的构图基本都是相似景别,人物的状态也一般,你的优势在于后期调色,前期的拍摄很普通
我是键摄棟栋,批评若不自由,赞美就毫无意义,哈哈哈
回帖时间:11个月前
5条评论
—— 我是有底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