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扫码和TA交流

这里是东莞

城市风光夜景色彩大疆米拍航拍分享ins风旅行日志城市影像图文故事

2020-10-30

我们正处在城市合纵连横的时代,从地图上看,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不仅是一个陆海相荡的地理单元、一个繁荣富饶的经济区域,更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城市群落。勾连古今,东莞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莞是岭南的东莞,东莞是珠江三角洲的东莞。了解东莞,首先要把它放进珠三角城市群当中去观察。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密度最高的地区。东莞及其周边的小伙伴们皆是实力雄厚、星光熠熠的城市明星:干年商都广州、经济特区深圳、武术之乡佛山、浪漫之城珠海、伟人故里中山.....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从这里抢滩,短短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市场高度发达,城镇连绵叠加,成为国人羡慕的首富之区。


这些城市系出同门,何其相似。他们背倚五岭,面朝南海,山隔水阻,远离中原,早期封建王朝视之为蛮夷之地;它们共饮珠江水,同扼珠江口,与西方文明接触最深,在中国近代史上言西学最早,各种思潮与变革由这里开始;它们有同样的气候和植被,暖湿多雨、满目绿色、四季繁花;它们有相同的建筑民居、骑楼侨乡和戏曲音乐,流行着一盅两件叹早茶的粤语文化。 ‌


在城际融合与竞争的宏观格局中,地处广深港经济走廊要冲的东莞,与深圳、惠州,已实现同城化;与邻近的香港,共饮东江水,受香港的辐射带动;广州和深圳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双核心,东莞与佛山则在第二梯队中争奇斗妍。


今时今日,突出陆域概念的珠三角或许落伍,更前沿、更具国际视野的提法是突出海域的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指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四座城市串起了大湾区的黄金中轴线,意味着东莞未来无限生长的可能性。


东莞是观察中国经济全球化最好的标本,在世界经济版图上,东莞寻找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单纯以世界工厂的角色来定位东莞,是一种错觉。在科技创新领域,东莞频频出击,松山湖国家级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选址东莞,几乎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东莞建设高科技新城的决心。

城市格局脱胎换骨,基础设施日益美化,是东莞的现在进行时,深入了解这座城市,还须回看历史。


东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久远很多,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初名宝安,有1600多年的建县史,唐代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


东莞得名,源自莞草,有1262年的历史。莞草,又名咸水草,曾广植于东南沿海,以东莞所产质地最佳。明代东莞籍官员卢祥的《莞草》诗这样写道:"苑彼莞草,其色芃芃;不蔓不枝,宜之为席;资民衣食;邑之攸名,实维伊昔。"大意实说,莞草碧绿高挑,茎干笔直生长,适合编织草席,坚韧耐用的莞席,可供养百姓衣食,小城因此得名,历史极为悠久。


东莞人自称"莞人",并把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亲切地唤为"莞邑"。这青青河畔草,勾连着东莞漫长的城镇变迁与市井民情,内化为这座城市坚韧顽强、充满活力、不断向上生长的草根精神。

1839年,中国历史的车轮开进东莞。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东莞咏叹不尽的题材。英国军舰与虎门炮台的隆隆炮火,在此处翻开了中华民族近代史的新篇章。

东莞如同双面镜子——A面是我们知道的新兴城市的这一面: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胸怀世界一流城市的远大抱负;B面是我们忽略的历史古城的那一面:岭南海防重镇,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厚重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单拿出一个方面来说,都不是真正的东莞。




更多旅游美图,欢迎关注点赞,我叫ByronChan,一名喜欢记录城市瞬间的摄影师,你们的关注点赞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