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GFX50S商拍体验
2019-09-21
说到商业拍摄,可能对于大部分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比较陌生,毕竟摄影爱好者购买相机的主要用途更多是旅游纪念、家庭留影、朋友聚会等等。商业摄影在拍摄预案、主题表现、人物选择这些方面都会有着特定的脚本,最终的成品对画面的质感也有着苛刻的要求,所以在一些要求相对较高的商业拍摄中,摄影师往往会选择成像品质更好的中画幅相机。
每次和一些影友聊到中画幅相机,总会有两种声音:没接触过的影友会说“全画幅不是最好的吗?怎么又来了一个中画幅,中画幅相机是不是比全画幅要小一些?”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全画幅相机的CMOS尺寸是36mm X24mm,而中画幅相机CMOS的尺寸是44mm X 33mm起步,更大的还有56mm X 41mm,所以中画幅相机在CMOS尺寸上是比全画幅相机有着碾压优势的存在;另外有一些影友也会说“全画幅相机我都觉得累赘,中画幅相机带出门那个重量与体积太可怕!”其实在过往,中画幅相机的确都是清一色的傻大黑粗,比如镜头体积硕大,巨大的反光板,还有那沉甸甸的数码后背,这三个模特缺一不可的组成了当时中画幅相机系统,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画质,摄影师不得不忍受更慢的对焦速度,更剧烈的反光板震动,还有更低的拍摄效率,这一切都是中画幅相机在135系统面前的劣势。
直到我第一次体验了富士的GFX50S,这一切传统的印象通通被打破,首先机身与后背很好的合为了一体,体积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镜头材质上充分的考虑了轻量化,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没觉得比全画幅重,甚至更轻;打开机身电源后随手试了一下对焦速度,合焦速度也是相当感人,完全感受不到过往反复拉风箱的迹象,按下快门后,随着储存提示灯的些许闪烁,照片就被保存到了内存卡。各位影友肯定会说这不都是普通相机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吗?你千万不能用135相机的标准去衡量一台中画幅,如果你使用过传统的中画幅相机,就会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二三十万的设备,只有一个对焦点,存储时间5-10秒都很正常,电池续航能力能有150左右,这都是家常便饭,所以说富士能够将GFX50S的使用效率提高到接近135相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于是我开始有了使用这台相机来拍摄一次商业广告的念头。
镜头方面我选择了32mm-64mm配合63mm用于实景拍摄,另外搭配一只110mm在影棚使用,两只镜头的镜身使用的都是工程塑料,搭配机身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镜头表面的质感也恰到好处,接下来就实际使用感受分几点跟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在实景拍摄的环节中,由于需要对室内环境光有充分的保留,所以不得不将ISO开到了640-800之间,要知道这个ISO的数值对于商业摄影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当时我也是怀着忐忑的心理在尝试,结果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便是ISO800,GFX50S的画面依旧干净细腻,出片效果和主流的135相机ISO400差不多,对环境光摄影有着苛刻要求的摄影师可以放心使用。其次由于GFX50S取消了传统的反光板,在释放快门的时候仅仅只有快门帘锁产生的震动,机震的抑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个对于高像素的发挥起到了正面作用,拍摄的时候我也更有信心将快门速度放的更低,这样对于尽量吸收环境光有着重要意义。
两个场景收工后,我也在现场回放检查拍摄的照片,虽然相机背后的屏幕只有3英寸左右,但是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比135相机更好的透视关系,由于CMOS的面积变得更大了,画面的空气感也有着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画面边缘的畸变控制的比135相机更好,如果用户是一名建筑摄影师,或者风光摄影师,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画面细节的提升,再加上5000万像素的解析力,对于内存卡的压力还是很大,64G的SD卡大概也就是500张左右的存储量,SO。。。128G的内存卡看来是中画幅相机的标配。
随着拍摄场地的转移,工作人员准备进入棚拍环节,我对GFX50S的低感也抱有相当的期待,这个时候把镜头也换成了110mm,折算成135焦距大概在90mm左右,算是一个很好的人像焦段。模特就位后,第一张照片就很打动我,人物身上的服装质感被很好的展现出来,背景纸的颜色还原也很正,在过往棚拍流程里我都会对白平衡做自定义处理,不过GFX50S的自动白平衡我觉得就十分满意,人物的肤色看上去也相当通透健康。
整天拍摄下来,一块电池肯定是扛不住了,第二块电池大概使用了一半不到的样子,总体感觉和使用一台135相机的感受十分相似,毫无陌生感,但是出片的品质却是地地道道中画幅该有的表现,如今富士又新推出了旁轴外观的GFX50R,更有诱惑力的价格,更轻的机身,如果你对画质有着自己的坚持,却又不愿意重装上阵,那么富士的GFX系列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