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和TA交流
匠心非遗|窑洞
2025-11-27
窑洞营造技艺,这项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智慧,以"土中生,地下藏"的独特营造方式成为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2008年,这项充满生态智慧的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贰月拾光
窑洞营造遵循"道法自然"的哲学,充分利用黄土直立性强、保温隔热的地质特性。最具特色的是"下沉式窑院"技艺——匠人先在平地掘出深达七米的天井,再在四壁凿挖窑洞,形成"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的独特景观。这种"负建筑"的营造理念,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图@AILSET洋葱航拍
从山西平陆的"地窨院"到甘肃庆阳的靠崖窑,不同形式的窑洞记录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轨迹。据《庆阳方志》记载,20世纪40年代窑洞占当地民居的88%,这些冬暖夏凉的居所不仅滋养着世代居民,更开创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建筑典范。

图@贰月拾光
随着城镇化进程,曾经遍布黄土高原的窑洞正以每年数万孔的速度消失。但希望的火种已经点燃:新一代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建筑结合,让窑洞焕发新生;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典型窑洞群落;通过文化旅游,让千年智慧得以延续。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