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和TA交流
匠心非遗|玉屏箫笛
2025-10-29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这项始于明万历年间的传统工艺,以"龙箫凤笛"的美誉成为中国竹管乐器的瑰宝。2006年,这项融合多民族智慧的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黔桂穷人拐弯
玉屏箫笛选用当地特有的水竹为材,需经过取材、制坯、开音、刻花、打磨等三十多道工序。最精妙的是"开音"技艺——匠人根据竹材的天然特性,精准计算音孔位置,用特制刀具开出符合十二平均律的音阶。这种"因材施艺"的绝技,造就了玉屏箫笛"音色清越、雌雄和鸣"的独特品质。

明代郑维藩创制的"平箫"与清代出现的"玉笛"相映成趣,因常雕刻龙凤图案而被称为"龙箫凤笛"。这种成对制作的乐器,雄箫音色浑厚,雌笛声音清亮,合奏时宛如龙凤和鸣。与茅台酒并称"贵州三宝"的玉屏箫笛,既是乐器,更是承载着多民族文化记忆的艺术珍品。

随着现代乐器的普及,玉屏箫笛面临严峻挑战。箫笛厂仅剩7人坚守,老艺人不足十人。但希望之音已经奏响:新一代匠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声学结合,提升乐器品质;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养年轻学徒;通过民族音乐推广,让箫笛之声重焕生机。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