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扫码和TA交流

《告别“糖水”,找回摄影的灵魂》

艺术摄影教程对话摄影师

2025-07-16


在当今这个图像爆炸的时代,我们仿佛被海量的照片所裹挟,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霓虹闪烁,手机、屏幕、社交媒体无孔不入地推送着各种“美图”。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多如牛毛的摄影作品中,我们究竟该如何“看”?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网络时代,照片的泛滥似乎照顾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却也带来了无尽的雷同与消耗。那些随处可见的“太美了”、“太棒了”、“漂亮”的赞叹,往往指向一种我们称之为“糖水照”的类型。

这些“糖水照”或许色彩斑斓、构图完美,但如果你深究它们究竟在表达什么,答案往往是空洞的。它们并非为了传递新意,而是为了瞬间激起“让人感觉到太棒了、太美了、伟大”的情绪。这种“制造感觉”的叙事,逐渐成为某些摄影师的唯一追求,这实在令人遗憾。当摄影失去了它独有的视觉语言,摄影师在工作中便仅仅体现了工具的价值,而非作为一个“人”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摄影,说到底,仅仅是为思想服务的一支笔,它本身并非那个思想丰富的作家。那么,你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摄影呢?我并非要你完全拒绝扮演工具人的角色,毕竟很多时候,摄影确实需要执行特定任务。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保有作为“人”的价值。作为一个人,我们理应拥有自己的表达,去主导我们的观众,而非一味地喂食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正是平庸与卓越之间的根本区别。



思想的深度,决定作品的生命


摄影师为何有时会沦为“廉价”?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他们无法提供丰富的思想。当缺乏内在的深刻性时,摄影师便容易变成他人的工具,被动地按照别人的范本去拍摄。被那些不专业的人随意指挥,这无疑是对专业精神的一种侮辱。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人如何能忍受这种被支配的处境。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我们可以回顾那些真正的摄影大师,他们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其思想的延伸。多萝西娅·兰格 (Dorothea Lange) 的《迁徙的母亲》  并非仅仅记录了一个贫困的瞬间,它蕴含着大萧条时期无数人的挣扎与尊严,是对人道主义的深刻关怀。她的镜头,是她对社会苦难深切同情和批判性思考的延伸,而非单纯的“漂亮”。

又如尤金·史密斯 (W. Eugene Smith),他用生命去记录日本水俣病事件中的《智子入浴》 , 那份沉重与震撼,远非任何“美”字可以形容。史密斯的摄影,是为了揭露真相、呼唤正义,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怀,这是一种超越技术层面的伟大。

还有被誉为“决定性瞬间”宗师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 他从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敏锐地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人性的真实。他的精确构图和对人类情感的洞察力,让每一次快门都凝结着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些大师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摄影,是思想的凝结,而非简单的图像堆砌。



摆脱重复,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


因此,请不要再把所有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重复上。一万小时的机械训练,如果缺乏思考和创新,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技术升华,更无法孕育出独特的风格。记住,无论是摄影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熟练摄影师,都是先有独立的思维,才有具有风格的作品

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让摄影成为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跳出“糖水”的舒适区,敢于挑战观众的审美惯性,用你的作品去引发思考,去触动灵魂。这才是摄影师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作为“人”去创造、去表达的最高境界。让你的镜头不再只是记录,而是成为你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如此,你的作品才能在浩瀚的图像洪流中,散发出独特的、无法被复制的光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