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和TA交流
匠心非遗|徽墨
2025-10-16
徽墨制作技艺,这项始于唐代末期的文房瑰宝,以"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卓越品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06年,这项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制作遵循"轻胶十万杵"的古训,需经过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二道工序。最考验功力的是"对胶"技艺——匠人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精准调配桐油、松烟、牛皮胶的比例,经过数万次的捶打,使墨料达到"坚如玉,纹如犀"的完美状态。这种"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徽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的独特品质。
图@yeungkingho
从唐代李廷珪的"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到清代胡开文的"苍佩室"墨品,徽墨始终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绩溪的汪近圣、胡开文等制墨大家,开创了各具特色的制墨流派,其墨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的艺术珍品。
随着书写方式的变革,传统徽墨制作面临传承挑战。但创新的墨韵已经晕开:新一代制墨师在保持古法技艺的同时,开发出适合现代书写的新墨品;建立徽墨博物馆,系统传承制墨技艺;开展非遗研学,让公众体验"十万杵"的制墨智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