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跨17年,29位世界知名摄影人的探索之旅!
2022-06-13
1988年的冬天,一位瘦高、衣着整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参加了当时的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中西方首次大型摄影交流活动。那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人生轨迹会从此发生改变。
此后,他开始对摄影十分着迷,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停地探索和研究世界摄影发展的趋势。
《我联合国人民》系列 莎依玛•达那什侯(阿富汗),江融 摄
《我中国人民》系列 潘树录,61岁,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老一辈傩舞传人,江融 摄
《我土著人民》系列,卡博·坎萨(埃塞俄比亚加莫部落),江融 摄
这个“年轻人”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江融。
江 融
摄影评论家、摄影家和独立策展人
他曾获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出版过《摄影的力量》著作和斯蒂芬·肖尔《照片的本质》译著;曾担任《中国摄影》和《摄影世界》杂志专栏主持;主编《世界当代摄影大师成名作》丛书,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过多次摄影个展;2009 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和评论类);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现任联合国展览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专家库摄影类专家。
从2005年至今的17年间,始于中国摄影杂志的邀请,他采访了29位世界知名摄影人,建起了一座中国摄影与世界摄影相互交流和认知的桥梁。
答案之书
解当代摄影,答人生疑惑
每篇精彩访谈都是江融对受访者深入研究后精心准备的成果,是江融与29位世界知名摄影人最真实的对话。
从中国摄影界和自身的角度切入,江融和29位摄影人探讨的摄影问题多视角揭示了摄影实践、探索和思考全貌。
遗憾的游戏,萨丽·曼 摄(由纽约高古轩画廊提供)
技术变革带来的思考和争议:在这个人人拍照的年代,怎样才能被称为摄影家?在这个PS盛行的年代,数字底片经过大量的后期修饰还能被称为摄影作品吗?
摄影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如何才能造就经典作品?是否影像必须完美动人?
在这个越发相互关联和虚拟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着以商品为中心和影像泛滥的视觉文化。如果艺术家采用这些更加虚拟的技术,摄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2013 年,蓝色头发的肖像, 丹尼尔·戈登(由摄影家提供)
这些问题都能从江融与29位世界顶级摄影人的对话中寻找到答案,或者从中获得启发。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这些访谈中了解很多摄影的技巧、理念和创新方法,从一些摄影家出生入死拍摄的经历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1985年,哥伦比亚,奥玛伊拉·桑切斯,13岁,阿梅罗镇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喷发的受害者,法兰克·福尼尔 摄(由联系图片社提供)
29位国际大咖
首次,亦是唯一一次汇聚
江融能够有幸采访到这29位享誉国际摄影界的大腕,有机缘巧合,亦得益于很多人的推荐,更离不开他在背后持续的付出。
江融采访的人中,有改变世界摄影走向的罗伯特·弗兰克。罗伯特·弗兰克的访谈让他理解了“不一样的纪实摄影”,意识到摄影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规矩进行创作和创新。
罗伯特·弗兰克
1955年,他获得了古根海姆奖金后,自驾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美国之行,并拍摄了约28000张照片。他精选了其中的83张照片于1957年首次出版《美国人》这本被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摄影画册之一。
罗伯特·弗兰克自拍像(由安德里亚·弗兰克基金会提供)
“新彩色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的采访,则让江融转向了当代摄影及视觉哲学维度的思考。斯蒂芬·肖尔“日记式”的拍摄方式让他意识到:一切都可能成为拍摄的对象。
斯蒂芬·肖尔
14岁时,他的3幅作品便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6岁和安迪·沃霍尔结识并拍摄其创作历程。已出版超过25本摄影著作,代表作有《美国表象》、《照片的本质》和被誉为“彩色摄影圣经”的《不寻常之地》。
1975年7月5日,美国德州埃尔帕索,埃尔帕索街,选自《不寻常之地》,斯蒂芬·肖尔 摄(由摄影家提供)
江融与英国摄影理论家夏洛特·科顿的交流,为他对当代摄影现状和趋势的探索带来了新的理解。
夏洛特·科顿
2004年出版著作《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2015年推出题为《摄影如魔术》的后续著作,并于2016年应邀成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首位驻地策展人,为该中心策划了题为“公共、私人和秘密”展览,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除了著名摄影家之外,他还采访了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图片编辑、博物馆和画廊的策展人。
下面是所有受访者,可能有你的偶像哦~
法兰克·福尼尔
克里斯廷·阿什伯恩
薇姬·戈德堡
洛里·格林科
大卫·伯耐特
唐·麦卡林
罗伯特·普雷基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简·伊夫林·阿特伍德
肯尼斯·杰拉斯奇
斯蒂芬·杜邦
金我他
爱德华·基廷
菲尔·博爵斯
路易斯·格林菲尔德
斯蒂芬·肖尔
彼得·麦吉尔
梅丽莎·哈里斯
罗伯特·弗兰克
卡洛琳·科尔
乔治娅·菲奥莉欧
弗雷德·里钦
苏珊·梅塞拉斯
迈克尔·汤普森
莱尔·雷克瑟尔
萨丽·曼
米奇·爱泼斯坦
詹姆斯·韦林
夏洛特·科顿
江融与这29位不同流派、类型及身份摄影人的对话交流,如今都收录在《探索摄影之旅——当代世界著名摄影人访谈录》一书中。这些与他者的对话,反映了江融在整个广阔、丰富和复杂的摄影世界中探索旅行的过程,是他心路历程变化的写照。
影像宝库
400张代表性照片,精心排版
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对面的观众正在观看“人类登月”阿波罗11号的发射,1969年7月16日 大卫·伯耐特(由联系图片社提供)
2001年,纽约,仿维米尔,迈克尔·汤普森 摄(由摄影家提供)
从20世纪初尤金·阿杰拍摄的老巴黎到2019年的疫情,从黑白胶片到彩色数码再到ps后期,该书收录了400幅世界重要摄影作品。
2000年,法国索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场,唐·麦卡林 摄(由联系图片社提供)
巴黎人向在前线救治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患者的医护人员致敬,法国,2020年7月 让-克劳德·库陶斯(由联系图片社提供)
江融邀请了他的好朋友罗伯特·普雷基为本书排版编辑。这个“神奇的老头”像魔术师一样完成了《探索摄影之旅》的排版设计。
罗伯特·普雷基
图片编辑、策展人和图书编辑
1976年,他与大卫·伯耐**同创立了联系图片社。他策划过许多大型摄影展览,其中包括 1988 年为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和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划的大型展览,并担任过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会主席,以及尤金·史密斯基金和凯瑟琳·勒鲁瓦基金董事会主席。他负责编辑的摄影画册《红色新闻兵》和《44 天:伊朗与重构世界》曾获“奥利维尔·荷博奖”。
拿到书后,你会像打开盲盒一般从中发现很多作者和编者用心准备的惊喜。
为了保护作品的完整性,400张影像从未被裁切或改动,他们充分尊重原始摄影格式,只有少数几幅全景式图片被书页的中缝分开。
每一篇访谈的作品都以一张凝视的照片开始,并以一张 “回头看/向前看”的影像结束,就如同卓别林的电影最后一幕里背对着观众迈向远方的画面,开头和结尾的观看亦在指摄影的观看。
这本书独特且广阔的视角,不仅适合专业摄影人士观看,每一个对世界抱持好奇、对影像表达有兴趣的读者,同样能从中获得启发。
世界摄影之旅
跨越一个世纪,有趣又富有内涵
江融 著
[法] 罗伯特·普雷基 主编
2022年4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探索摄影之旅》一经上市便引起了摄影圈的热议。
这是一本通过江融的眼光来看待摄影史的书,涵盖其在新闻报道摄影、纪实摄影、当代艺术摄影中的探索。访谈和摄影作品的结合能让我们更好地解读摄影,带来更多思考和收获。
这本书的魅力,除了江融的探索旅程,这29位世界顶级摄影人的集结对个人的摄影成长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果看到这里,你仍觉得故事没有讲完,那就去书里探索吧,这本书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展现在短短的篇幅里!(小编尽力了,大家快去看书~)
注:本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出版社和江融本人提供
-THE END-